“建設獨具特色、文化鮮明的國際一流城市”為廣州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目標和新方向
1月27日,廣東省人大代表、省委書記李希在參加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廣州代表團審議報告時提出,廣州要提高城市國際化水平,優化城市空間發展格局,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發揮市民主體作用,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打造獨具特色、文化鮮明的國際一流城市。這一要求,為廣州的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目標和新方向。作為千年商都,廣州為何一直能做到長盛不衰?在新時代,要保持競爭力和吸引力,建設引領性的國際一流城市,廣州準備好了嗎?
千年商都生輝千年
廣州,作為一座千年商都,自古以來就是世界地圖上不容忽略的一個坐標。
自秦漢時期起,廣州就已經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貿易港口。而最能證明廣州在世界范圍內的“江湖地位”的,是唐代宰相賈耽寫的《廣州通海夷道》。該書在當時被譽為從廣州下南海、抵阿拉伯半島和東非國家的航路指南。書中記載,這條以廣州為起點的“廣州通海夷道”長達14000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航線。
據載,唐朝大歷五年(770年),單是到廣州貿易的蕃舶就達4000多艘,有人測算,按照當時每艘蕃舶50噸的船載量,一來一往,運輸量接近50萬噸。當時廣州對外貿易的規模由此可見一斑。
為人熟知的是,在歷朝海禁中,廣州作為天然的深水良港,且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開放包容的文化基因,一直享有對外貿易的“特權”.在明清時期長達數百年的“一口通商”政策之下,廣州是全國唯一一個對外貿易通商港口。自福建和浙江的“市舶司”在嘉靖元年(1522年)5月停止之后,就如《【康熙】香山縣志》所載,“凡夷船趁貿貨物,具赴貨城(即廣州)公賣輸稅”。
鮮為人知的是,早在100多年前的城市排名中,廣州就已躋身國際一線城市。據《廣州市志》所載,1850年,就有一個世界十大著名城市排行榜。在那個榜單中,廣州名列第四。當時排第一的是倫敦、第二是北京、第三是巴黎。
時光飄轉,一百多年之后,廣州在國際上的“一線地位”一直沒有“掉線”。
去年,世界城市研究機構GaWC發布的2016年世界級城市名冊,公布了全球49個世界一線城市,廣州亦榜上有名,在中國大陸僅次于北京和上海。
也是去年,廣州在2017——2018年度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中,排名全球第15位。作為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廣州在多領域作為城市的典范,以全新的全球城市形象出現在國際舞臺上。
深度融入世界發展格局
在新時代,隨著廣州對外文化交流力度進一步加大,國際傳播能力進一步提高,廣州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廣州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活躍,廣州故事被傳誦的范圍越來越廣,廣州聲音在國際舞臺上也越來越響亮。
去年,廣州成功舉辦《財富》全球論壇。習近平總書記致賀信,引起全球熱烈反響。9000多家媒體參與宣傳報道,組織13場全球路演活動,與會世界五百強企業、全球領軍企業388家,中外嘉賓1100多人,論壇規模超過歷屆,《財富》國際科技頭腦風暴大會永久落戶廣州。時代集團首席內容官兼《財富》雜志總裁穆瑞瀾評價,“廣州《財富》全球論壇是最為成功的”,稱廣州是《財富》全球論壇的“非凡的合作伙伴”。
短短3天,廣州向世界傳遞了熱情歡迎企業投資的信息,364位世界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高層參加了“探索廣州”的商務考察活動,近距離地接觸和了解廣州。
在今年1月23日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上,廣州以“廣州與世界的對話”為主題舉辦了2018廣州國際傳播年達沃斯推介會,宣布將2018年打造成廣州的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年和國際品牌提升年。通過達沃斯的舞臺,廣州再次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傳遞了廣州社會經濟平穩發展的積極信號,激發了跨國企業投資廣州的意愿。在此期間,美國《華爾街日報》連續兩天用三個整版報道了廣州的開放與創新以及近年來的高質量發展。報道盛贊廣州在國際化、創新以及現代化進程中做出的新努力,并以積極的態勢參與“全球化未來”的建設。
很多投資者看中的也是廣州的國際化程度。“廣州國際化程度高、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政務服務效率高,發展優勢明顯、吸引力大。一大批跨國公司和創新企業正加速向廣州集聚。”思科全球首席執行官羅卓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思科很愿意攜手廣州整合資源,共同建設國際合作的榜樣和示范。
統計顯示,累計已有29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廣州投資或設立機構,其中至少有120家把總部或地區總部設在廣州。
新一代科技創新引領者
“千年商都”為何能一直保持在國際舞臺上的“江湖地位”?
這個以包容、開放、創新為城市基因的城市,一直以來,都把改革開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打造全球企業的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
在發展路徑設計方面,廣州正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步伐,著力布局發展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IAB)和新能源、新材料(NEM)產業行動計劃,以科技產業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城市發展轉型升級。同時,廣州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無人駕駛和機器人等先進制造業,開展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行動,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逐步實現“廣州制造”向“廣州智造”“廣州創造”躍升。富士康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思科(廣州)智慧城、GE生物科技園,以及中遠海運散貨全國總部、上海復星集團南方總部、科大訊飛華南總部、國機智能全國總部等總部型、創新型、樞紐型項目紛紛落戶廣州,城市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方面,廣州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把發展放到全球資源配置體系中謀劃,不斷強化城市樞紐網絡功能。注意城市的精細化管理。以去年為例,廣州推進城市環境品質提升行動,完成了6大類300多個道路環境綠化景觀項目,清洗高快速路附屬設施4122公里。
在生態和生活環境建設方面,廣州城市的綠化率達41.5%,空氣質量越來越好,“廣州藍”成為美麗廣州的新名片。
未來,廣州如何保持對全球企業投資的吸引力?
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告訴你答案:打造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籌建廣州國際交流合作中心,辦好廣交會、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第四屆廣州獎等重大活動,建設20個國際旅游推廣中心,開展海外展示活動,積極參與對外商務推介展覽,推動文化對外交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出臺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創建營商環境建設示范城市;加強與沿線國家產能合作,參與沙特吉贊經濟城、馬六甲皇京港臨海工業園、非洲吉布提自貿區等海外園區建設等。
正如時代公司首席內容官兼《財富》雜志總裁穆瑞瀾在廣州《財富》全球論壇期間所說,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里,中國已不再是追隨者,而逐漸成為引領者。廣州亦如是。在新時代,無論是城市環境、人文環境、投資環境,還是發展空間、發展潛力、發展動力,保持競爭力和吸引力,建設引領性的國際一流城市,廣州準備好了。
近日,衡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衡陽市“三江六岸”濱水區域沿岸天際線及景觀規劃設計意向單位征集公... [詳細]